刘伯承元帅和徐向前元帅的骨灰,并未安葬在八宝山散户配资官方网站,而是选择了一个宁静偏远的地方——河北涉县的庙坡岭,撒在第129个台阶处。这片静谧的土地,后来被命名为“将军岭”,以此来纪念两位伟大的将帅。邓小平亲自提笔,书写了“将军岭”三个大字,凝聚了他对革命先烈的深深敬意。
如今的将军岭,除了是英雄们长眠的地方,更是一个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,吸引了无数参观者来此缅怀先烈。除了刘伯承和徐向前,许多革命先辈的骨灰也葬于此,成为了安葬开国将帅第二多的地方,仅次于八宝山。这里,已经不仅是历史的见证,也是后人学习革命精神的圣地。
对于开国元帅的墓地,情况各异。朱德的骨灰安葬在八宝山,而彭德怀虽然起初安葬于八宝山,后来根据生前遗愿,被迁葬至湖南乌石峰——这个他从小便耳闻侠客传说,立志成材的地方。贺龙元帅的骨灰于2009年迁葬至湖南张家界,而陈毅和罗荣桓两位元帅也安葬于八宝山。聂荣臻元帅的部分骨灰被安葬在八宝山的柏树下,另一部分则安葬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烈士陵园。叶剑英元帅的骨灰则由北京迁至广州。八宝山因此成为了安葬开国将帅最多的地方。
展开剩余73%与此不同的是,刘伯承和徐向前元帅选择了涉县作为他们的最后安息地,这也与他们当年在这里抗日、战斗的历史息息相关。刘伯承于1986年10月7日在北京病逝,根据遗嘱,他的骨灰被撒在庙坡岭的第129台阶上。相关部门和刘伯承的亲属一起,将他的部分骨灰带到了庙坡岭。徐向前元帅的墓碑上刻有:“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刘伯承元帅之部分骨灰葬于此。”碑背面镌刻着徐向前为悼念刘伯承而写的《悼刘伯承元帅》诗:“日暮噩耗遍京城,泪雨濛濛天地倾,垂首山川思栋梁,举目九天觅帅星,渊渊韬略成国粹,昭昭青史记殊荣,涂就七言染素绢,十万军帐哭刘公。”
1989年,原129师政治部副主任黄镇逝世后,其骨灰也被葬在庙坡岭,他遗愿中写到:“死而心系老区人民,随刘帅遗骨归太行,世代同老区人民在一起。”此外,许多从129师走出的老战士们,如王新亭、袁子钦、赵子岳等,也都将骨灰葬于这片土地上。129师的参谋长李达的墓地,同样选择了庙坡岭。庙坡岭曾是129师司令部所在地,是他们曾经浴血奋战的地方,也是革命历史的重要见证。
为了纪念刘伯承元帅,庙坡岭建起了纪念厅,并雕刻了他的坐像。雕像双眼遥望远方,仿佛能够听见远处枪炮声的回响,千军万马依旧在战斗。这里,不仅是追忆历史的地方,也是对后人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基地。
回到1940年,日军在华北大肆烧杀掠夺,八路军129师挺进太行山,积极展开抗日斗争,迅速建立起了革命根据地。129师在涉县竖起了红旗,最初司令部设在常乐村,后来迁移至赤岸村,这里有着一座建在山坡上的四合院,因此电台为129师设立了加密代号“五加坡”。庙坡岭距离赤岸村仅百米之遥,见证了129师从这里出发,经过艰苦的斗争,歼灭了日伪军42万余人,创造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传奇。
刘邓首长率领129师在涉县战斗了六年,直至1945年12月,部队改编后转移到武安县。1988年,涉县老区人民为缅怀革命先辈,修建了将军岭陵区,总面积达到5万平方米,并建设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
1990年,年迈的徐向前元帅躺在解放军总医院,时常默念着: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。”在痛苦中,他依然坚持表达自己心中的遗愿:希望将自己的骨灰撒到曾经战斗过的地方——包括大别山、大巴山、河西走廊、太行山等革命圣地。最终,徐向前元帅于1990年9月21日凌晨辞世,他的骨灰于11月9日撒入将军岭。
邓小平亲自前来,将“将军岭”三个字亲手写下,赋予了这片土地更多的历史意义。几年后,涉县在山岭北边建设了129师陈列馆,用以保存革命文物,开展爱国主义教育。今天的将军岭,从山脚下的129个台阶开始,第一段台阶到达刘伯承元帅的纪念亭,接着是徐向前元帅的纪念亭,最后登顶便是将军岭的山顶。周围群山环抱,景色宜人,是两位元帅和众多开国将领的长眠之地。
在将军岭的山脚下,还有一条大渠——漳南大渠。这条大渠在抗日战争时期,由129师和当地群众联合修建,全长54里,为老百姓解决了水源问题。时至今日,这条渠依旧蜿蜒在山间,被当地人称为“救命渠”或“将军渠”,它是那个时代人民与革命军队紧密合作的见证。
将军岭,是历史的见证,也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地。这里的每一块石碑,每一片土地,都承载着革命先烈的英勇与牺牲,值得每一个走近它的人铭记与敬仰。
发布于:天津市佳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